追思文集 / [王老師的最後一堂課: "以歌聲相送"] /

我們今天在這裡一面想念老師, 一面憶起(美南新聞)在九十年六月八日一篇(台灣戲劇界碩果僅存的大師: 王生善訪休, 暢談兩岸戲劇) 的文章中所記載而由心裡學家吳靜吉教授講的一段比喻: (台灣掉下來的一塊招牌,打死四個人,其中兩個是王生善的學生.) 的確, 王老師的學生遍布台灣各所大學, 從文化, 政戰, 輔仁, 到政大, 世新, 華梵, 台藝大; (桃李滿天下),誠然是也.

老師最後所收的幾個學生仍然來自四面八方. 上學期(九十二年秋天) 一個陰雨下午, 我帶著四位年輕學生(世新傳播研究所李國榮, 政大廣播電視研究所吳宗儒, 北藝大戲劇研究所楊雁舒, 政大哲學與新聞雙修生招承榆) 在老師的華崗家裡上了最後一堂課. 老師不但與我們分享了他的戲劇知識, 我們也從他那裡學習到他的寫作經驗與創作理念, 如戲劇動作是從接受( ACCEPTATION), 聯繫(CONNECTION) 到行為(MOTION) 間一系列的合理安排. 最後, 我們還是聽見老師自述他所創作的電視劇(母親) 中的一段死亡情結, (以歌聲相送)

老師在這齣劇中創造了一個有獨立精神, 有能力, 也非常有性格的女人,她的老四在大陸游泳逃亡時, 害了(再生不能貧血症), 這個病的安排與細節其實都出自老師自己照料太師母的經驗. 那個時候太師母害病, 老師經常進出醫院, 因而知道有這種不能再生紅血球的病症, 也就是一般所稱的"血癌". 為了戲劇張力和高潮, 老師在劇中原先安排讓這個兒子角色病死, 但是電視劇播出後廣受觀眾喜愛, 中視公司內部組織"研究發展會" 不同意讓這個角色死去, 表示戲劇不可以給觀眾太多"" 的壓力, 而且救活這個老四也可顯示醫學進步.

老師一人舌戰群"": "有壓力才能產生戲劇, 戲劇一定要有阻力, 有反抗. 死人怕什麼, 就在我說話這一剎那, 世界上已經死了四萬五千人. (母親)是戲耶, 戲不一定要打架, 不一定要罵人. 戲中的STILL, SILENCE, 這種靜止, 一樣是戲. 我們描寫死亡, 各種死亡都有啊! !一槍, 革命鬥士拿了個煙, 煙掉下來, 死了. ! 一槍, 血戰下來, 暴君趴下來. 描寫死亡的經驗不知道有多少, 讓他死掉沒有關係.)

聽完這番義正詞嚴的說明, 中視"研究發展會"的學者們才同意老師對戲劇的堅持, 讓這個角色在劇中消失.

老師接著描述了那個他記憶猶新的場景; " 劇中的媽媽是由盧碧雲飾演, 老大是邵曉玲, 小五是謝玲玲. 母親對其他兒女說, " 你的四弟/四哥在大陸受了很多罪啊, 你不可以哭, 我們用歌聲把他送走. 小五, 你最喜歡哭, 不要哭." 到了醫院以後, 老四就說:"母親, 你再抱我一次吧. (母親就把他抱到懷裡)..........小五, 請你把母親那個歌唱一遍." 於是小五唱, 大家唱. 唱著唱著, 突然沒有聲音了, 不唱了. 母親就把這個孩子放到床上, 亦步亦趨地走到窗口, 推開了窗戶, 面向著窗口, 雨水灑在她臉上, 分不出雨水還是淚水. 鏡頭ZOOM IN 進去, 良久良久, 無聲無息."

老師接下落又例舉朱元璋, 希特勒功成之後賜死近臣的故事, 說明徐達, 隆美爾等人死前都是從容地面對命運的安排. "從容" , 就是英雄們接受命運(ACCEPTATION), 辨識己身所處情境(CONNECTION), 然後採取必要行為(MOTION)之重要態度. 顯然老師當天給我們的教誨讓我們明白, 在今天這一個特殊場合中我們可以歌唱, 可以從容, 因為"生可以歌唱, 死可以從容".

民國八十五年一月二十二日(民生報)刊載一段老師自述: "我教了五十年的書, 可能在座我的學生每一個人都有房子有車子, 我至今依然頭頂一片天, 腳踩一片瓦, 我唯一感到安慰的只有我的學生有好的成就, 這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與回收." 回想這段文字, 希望我們身為王生善的學生都能長年記得他是我們的老師, 我們不能讓他失望.

 
 

© Copyright  2003 Joseph Wang  All Rights Reserved

This web site is designed by HomeMem Web Solutions